資訊中心
對加拿大北極古代熔巖流的一項新分析表明,困在地核中的氦氣可能會慢慢“泄漏”到地幔中,然后到達地表,這一想法挑戰了對地球內部運作的科學理解。
這是支持這一假設的最新證據,即 45 億多年前,當年輕的太陽和原行星從氣體和塵埃云中凝聚時,氦和其他元素的原始“儲存庫”被困在地核中。
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、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地球化學家福雷斯特·霍頓(Forrest Horton)表示,這些發現“表明在地球深處的某個地方,氣體是在地球形成過程中保存下來的” 。
與此同時,氦 4 是派對氣球中的大部分氣體,有助于冷卻磁共振成像機,每個原子核中都有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。這種同位素在地球上相對常見,它是由地球內部鈾和釷的自然放射性衰變形成的。
在這項發表在《自然》雜志上的新研究中,霍頓和他的同事分析了巴芬島東部 6200 萬年前的熔巖流樣本。巴芬島是加拿大最北部的一個北極島嶼,島上覆蓋著巖石、雪和巖石。冰層和北極熊居住的地方。幾十年來,地質學家一直在研究熔巖,試圖更多地了解地幔的工作原理。例如,在 2003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,研究人員首次在熔巖中發現了與氦 4相比含量異常高的氦 3 含量,這是地球內部巖石中有史以來記錄的最高含量,是大氣中比例的 50 倍。根據流行的地質理論,他們推斷氦 3 可能來自地幔(地殼以下的地球內部層)內的原始氦儲層。
2018 年夏天,霍頓的團隊開始前往巴芬島進行為期兩周的探險,收集熔巖樣本,以復制這些結果。在伍茲霍爾和加州理工學院的實驗室中,研究人員分析了樣品中一種名為橄欖石的礦物,其中含有微小的氦氣。這種被捕獲的氣體具有更高的氦 3 與氦 4 比率,至少是大氣比率的 65 倍,最多是大氣比率的 69 倍。
霍頓說,在世界其他熱點地區(例如夏威夷和加拉帕戈斯群島)的火山巖中也發現了較高的同位素氦比率。然而,巴芬島熔巖中的比例大約是其他地方發現的比例的兩倍。